鼠壳粿是广东潮汕地区的特色小吃,人们一般在春节前三四天才做。
鼠壳粿的由来有一段“古”。话说南宋末年,蒙古元兵铁骑入侵潮汕,兵慌马乱,人民遭殃,田地荒芜。百姓只能以野菜充饥,有人偶然发现野草鼠壳草无毒,有香味,且兼药性,便采来食用,以后又发展到掺进米粉,做成潮汕特色干粮——鼠壳粿。
“鼠壳”一种中药材,(鼠曲草,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野生植物,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性味:性平,味微甘。其具体的功效祛痰,止咳,平喘,祛风湿。
将其放入蒸锅当中蒸大概10分钟左右即成。由于其皮是用糯米粉和成的,因此柔软度特佳,有时会像棉花糖那样,所以一般为了防止其粘性粘到锅或者什么的在果的下面通常都有蕉叶或者竹叶或腐膜。
所以,将“鼠壳粿”定义为“千年潮汕特色小吃”,未尝不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