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初在美国系统地研究了在蠕变过程中纯铝及其二元单相合金的形变和断裂机构,尤其是晶粒间界行为。
在物理冶金和材料科学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蠕变过程中多晶纯铝及合金的形变、断裂机制,尤其是深入地研究了晶粒间界的行为,提出了新的晶界裂纹形成及传播模型。
对合金的塑性、断裂和强度的关系给出了恰当的解释,对发展高温合金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先后发表论文6篇,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引用,成为金属蠕变结构研究的奠基工作之一。
1963年以后组织爆轰物理、放化测量、核试验、特殊材料冶金和加工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指导开展核部件在储存中的腐蚀或保护等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9年赴美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教授期间,又进行了细晶的研究,根据试验证据,运用形变协调或受阻的观点,提出晶界裂纹形成和传播的模型,并系统地阐明晶界行为与高温强度、塑性、断裂的关系。
在高温强度和超塑性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