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口位于黄骅市区东北约50公里,为渤海登陆的必经之地,1900年八国联军即由此侵入北京,为抵御外侵,清政府从东沽炮台中选运两门铁炮到歧口,一口叫“东沽大将军”,已下落不明,这座叫“二将军”,拉来时炮上挂红绸子,群众格外欢迎。 当时自歧口到天津沿海共设二十多个军营,是镇守海防前哨重地。歧口一带设四个营,一个叫朝营,在村南偏东,一个叫乐子营,在歧口医院正北,一个叫正营,在村西南方,一个叫副营,后改名为稽事营,在村东北方向。朝营、乐子营、副营都在沿海,朝营和乐子营比较偏僻,副营在村中。四个营都属于天津东沽炮台管辖,是用来镇守海防的,每个营都有兵把守,但正式兵不多,当上级来检查时,就雇人穿上军装冒充兵士,所以当时有种说法:“歧口兵混粮吃……”,当时当官的多是贪污受贿,非常腐败。
铁炮就安在乐子营的三合土的炮台上,炮镗能装一斗二升炮药,炮弹从炮口放入,后面点上导火线,射击很准确,约射到30华里远,炮运到后就试炮三响,可以把海面三十来里的破鱼船上挂的席子打中,陆地上房子窗户纸都被震破了。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各列强国家武力逼近天津,天津东沽河口一带布置地雷、青麻,防止外敌侵入。当时清德宗帝昏庸畏外,卖国求和,实行不抵抗主义,下令提取地雷和表麻,第二天,八国联军自天津东沽河口,准备正式登陆,那时东沽守军总指挥梅统领义愤填膺,在炮前挺立,命令兵士开炮点火,誓与阵地共存亡.当导火线烧到半尺时,歧口一姓刘的兵士上前架走了梅统领,才免于牺牲。几秒钟后,炮就打了出去,但由于清政府不准开炮抵抗,致使联军全部登陆,后来封姓刘的兵士为刘二哨官。另一股联军几十人窜入歧口,官兵实行不抵抗主义逃亡沧州,乐子营的二将军一炮未放,联军很快登陆,一阵烧杀抢掠,如旋风扫落叶般直奔天津汇合,大部分联军侵入北京。
1944年,抗日战争尚未胜利,汉奸刘佩臣打着日本旗,扰乱百姓,想把二将军运往东沽,因为太重没能拉上船,就扔在海里,很久没人动。后来,歧口公社把二将军拉到歧口小学门前安放。为了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保护沿海的现实教育,1981年将铁炮运往市内。回顾清代丧权辱国的历史,决不让敌人妄想侵入祖国的海防,铁炮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的见证,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歧口炮台遗址位于黄骅市南排河镇沧浪渠入海口,向为战略要地。现今沧浪渠中心线是北京军区与济南军区的分界线,在入海口处建有军事观察哨所一座。炮台始建于明,清咸丰七年重修,建有大炮台2座,北岸为“大将军”炮台,南岸为“二将军”炮台。清咸丰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文州,打宁波,溯东海、黄海北上。咸丰八年抵及歧口,英法联军倚仗其坚船利炮,强行登陆。歧口炮台驻扎字兵与当地民众协同一心,顽强抵抗,奋死力战,英法联军败退。不得不转往大沽口登陆。当时两座主炮“大将军”、“二将军”之一的“二将军”炮至今完好,保存于黄骅市博物馆。现在歧口村渔港码头设抗击八国联军登陆纪念碑一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