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统治中国虽然只有89年,但是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却是其他朝代所难以比拟的。那时候黄河两岸就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石头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石头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时也是中下游人民遭受灾难的罪恶渊薮。下游的黄河向以“善决善淤善徙”闻名。元朝曾有20多年不打口子,任其泛滥自流,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沦为沼泽。人们被大水撵得东奔西逃,无处安生,不少地方人烟绝迹,黄水过后尸陈遍野,村舍变为废墟,良田淤成沙滩,所剩无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染黄泉。
据《元史。王行志》载:元末至正元年到26年,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成灾。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曹州、汴梁等地三处决口,人民游移45.8万户。燕、赵、齐、鲁及苏北、皖北、一片荒凉。同年五月,济宁、兖州、汴梁、鄢陵、通许、陈百、临颖等县大水害稼、人相食。至正八年正月河决济宁路。23年七月河决东市、寿张、没城墙、漂屋庐、溺众生。26年2月黄河北徙,上至东明、曹州、濮阳,下及济宁皆受其害。济宁路肥城西黄河泛滥,漂没民居,百有余里,德州、齐河70余里亦如之。由于当时黄河、淮河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淹没州城、村寨甚多,漂没民居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
正值中原地区大闹灾荒战乱之时。山西晋南一带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是因为那里有元将扩廊帖木耳(绰号“王保保”)镇守,他骄勇善战,足智多谋,再加上那里四周都是群山峻岭,易守难攻。起义军多次进攻山西,可终因地势险要而屡攻不下。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正好那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中原一带的老百姓听说那里富庶,并且不打仗,便纷纷往哪里逃。如此一来,与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相比,山西倒是人满为患了。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却达4103450人。以此可知,明朝移民,势在必行。
明朝统治者平定战乱后,为了恢复生产,制定了移民垦荒为中心的振兴农业的措施,决计把农民从狭乡移到宽乡,从人多田少的地方移到地广人稀的地方。至此开始了我国历史上延续五十年的迁民活动。明朝大移民主要是从山西和江浙一带往中原地区移民。从各种历史资料上证实,明朝大移民最早开始于洪武三年直至永乐十五年,移民十八次。其中洪武年间十次;永乐年间八次。十八个省,五百个县。八百八十一姓。
据《中国通史·明·休养生息,开垦荒田》记载:朱元璋为解决宽乡劳力不足,狭乡缺少土地的矛盾,从1307年开始移民垦田。他下令迁苏、松、嘉、湖、杭无田农民四千余户去临濠(安徽怀远、定远、凤阳、嘉山境内),徙江南民四十万于凤阳,迁山西泽(山西晋城)、潞(山西长治)二州无田农民于河北、山东、河南一带。凡移民垦田,都有朝廷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税三年。
据《明史·食货志》、《明太祖实录》、《续文献通考》等记载:
一、洪武9年11月,徙山西真定民无田者于凤阳屯田。
二、洪武13年5月,山西民为军者24000余户,悉还为民。
三、洪武21年8月,户部郎中刘九皋言:“今河北诸处,自兵后田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山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宽闲之地,开种田亩。”太祖曾谕户部侍郎杨靖曰:“山东地宽,民不宜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税三年,仍给钞20锭以备农具。
四、洪武22年11月,太祖以河南彰德、卫辉、归德、山东临清、东昌诸处土宜桑枣,民少而贵地利,山西民众地狭,乃命后军都督府俭事李恪等谕其民愿徙者,验丁分田。
五、洪武25年8月,给山西民兵十万人,钞各30锭,令量牛屯田。
六、洪武25年12月,后军都督府柬事木恪、徐礼还京。先是命恪等往谕山西民愿徙居彰德者听。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大明、东昌、开封、怀庆七府徙居者凡598户。计当年收谷粟麦三百余万石,棉花11830000余斤,麦苗13180余顷。圣上甚喜曰:“如此十年吾之贫者少矣。”
七、洪武25年12月,宋国公冯胜等籍民兵还。先是上遣胜等往太原、平阳选民丁立都伍,置卫屯田,至是还以所籍之数报之······
计平阳选民丁九卫、太原、辽、沁、汾选丁七卫······每卫5600人。
八、洪武28年元月,甲寅遣使救晋王桐,发山西都指挥使司属卫马步官军26600人,往塞北筑城屯田。
九、洪武29年9月,后军都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徙居大明、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26072顷。
十、洪武35年9月,命户部遣官核实出山西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沁、汾五洲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各府县。
十一、永乐元年八月,定罪北京为民种田例。先是刑部尚书郑赐督察院佐都御使陈瑛等上言······北平、永平、遵化景地肥沃,人民稀少,凡徙危罪除······其余有犯罪免,免杖编成里甲,并妻子发北京、永平等府县为民种田。······礼部议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部政司就本政司编成里甲······上悉从之。
十二、永乐2年9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一万户实北平。
十三、永乐3年9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沁、汾民实北平。
十四、永乐4年元月,湖广、山西、山东等处郡县史李懋等240人言愿为民北平,命户部给道里费遣之。
十五、永乐5年5月,命户部从山西之平阳、泽、澜、山东之登莱好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给道费一百锭,口粮六斗。
十六、永乐14年11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2300余户于保定州,免赋役三年。
十七、永乐15年5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申外山等皆阙上言:本处地孬且狭,岁次不登,衣食不给,分丁于北平、广平、清河、真定、冀州、南宫等宽闲之处,占籍为民,拨田耕种,依例输税,仍免田租一年。
明朝大移民经历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历时50年时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明朝大移民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