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3年8月,弓仲韬、弓凤洲、弓成山三人组建了中共安平县台城特支,弓仲韬任书记,受中共北京区委直接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支部设在弓仲韬家里。
台城支部的建立
1923年弓仲韬奉中共北京区委指示,秘密回到了原籍安平县开展革命工作。为了让农民兄弟能更好地接受革命思想,弓仲韬挑灯夜战三个昼夜,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平民千字文”, 卖掉了自家的二十几亩地,办起了“平民夜校”,以教农民识字为掩护,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活动。在“平民夜校”的基础上,弓仲韬又建起了一个专门为农民办事的群众组织---农会。同会员来往中,弓仲韬密切联系群众,培养和发现积极分子,于1923年8月吸收思想进步、向往革命的弓凤洲、弓成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弓凤洲也叫弓庆成,是经弓仲韬介绍发展的第一个党员,也是中共第一个农民党员。特支建立初期,弓凤洲担任弓仲韬的交通员,协助弓仲韬传递信件,开展革命工作,并负责与天津党组织负责人薄一波同志联络。经过几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建立农村党组织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经李大钊同志批准,1923年8月,弓仲韬、弓凤洲、弓成山三人组建了中共安平县台城特支,弓仲韬任书记,受中共北京区委直接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支部设在弓仲韬家里。
1923年8月的一个晚上,台城村“平民夜校”里,弓仲韬和两名新党员围坐�������桅灯周围,由弓仲韬主持召开台城村共产党员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负责人李大钊同志和北京区委的指示”,弓仲韬压低了声音说,“再结合我们台城村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建立党支部,以便更好地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组织起广大民众,向军阀和列强开战!”
“咱听党的,党咋说咱咋办!”弓凤洲快人快语。“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咱不能老是一片散沙,确实应该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了。”弓成山说话有板有眼。“既然如此,我们认真讨论一下党支部组成的事吧!关于名称,因中共顺直(河北当时名称)省委和安平县委尚未成立,我们直接受中共北京区委领导,所以称台城特别党支部。”弓仲韬说。
三人经过充分酝酿之后,一致同意推选弓仲韬为特别党支部书记,担负宣传党的政策、组织民众、开展对敌斗争等领导工作,弓凤洲和弓成山起好协助作用据考证,台城特支是全国创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中共安平台城特别支部的诞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开端,这一革命火种的诞生,对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国农村,尤其是北方农村党的建设,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抗击外来侵略,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实现农民的彻底解放等,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台城纪念馆
2002年,安平县兴建了“两个第一”纪念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县委),并先后两次对馆内展览进行改陈,使之成为了回顾党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被确定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安平县又对“两个第一”纪念馆实施了新一轮改造提升工程,通过深挖史料、增加实物、精心建设、艺术表现、创新提升,努力唱响这一政治品牌、红色品牌。新纪念馆建有主展馆、革命主题广场、大型雕塑及必要附属设施。馆内共搜集老一辈革命家的照片、信件、书籍、自传材料、原始档案、影视资料、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1793件,整理文字资料23万字,运用声、光、电、多媒体和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展陈,力求增强直观、形象、生动的教育效果。[2]
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建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安平人民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该馆在爱国主义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廉政教育及红色旅游开发等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今的台城
如今的台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年全村粮食总产达380万斤,丝网工业产值43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3400元,一个崭新的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新村呈现在安平大地上。
一、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累积后劲。台城村在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上按照“优势嫁接,骨干带动,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战略,充分发挥好传统丝网生产的优势;鼓励丝网经营大户二次创业上规模,起骨干作用,带动一批资金少,规模小的丝网户共同致富;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丝网兴县,生猪富民”两大战略工程,重点在养殖业上搞突破,积极利用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搞养殖,大力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路子,并使丝网产品打人国际市场。目前,全村共有丝网生产,加工户300多户,住外省、外市的销售网点30多家,;并和美国、欧共体、韩国、台湾、香港、泰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
二、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深入实施生猪富民工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强引导,典型带动,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农民租赁乡村集体企业闲置场地厂房和闲散地建设规模猪场。村内有果树480亩,是调整农业结构的一部分,提高了果品质量和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优化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其中有3.5公里长的主路铺上了柏油,环村道5公里铺砖硬化,并在沿街绿化种树,主要街道己全部安上了路灯,修筑了专门的垃圾池,美化了人民的生活环境。投资10万元建设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投资1万多元建设台城村北大门,以上这些都没有要村民的一分钱,村里还投资锣鼓队、秧歌队,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倡新风尚,破除了陋习,民风健康,全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sunhua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