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相互沟通,必然产生各种称谓。称谓在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词语,来表达固定的对象。整个社会中,大体可分为:父氏家族、母氏亲戚、表亲、夫妻姻亲、社会交往五个方面。 父氏家族称谓 五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同父同母者或同父异母者,均为亲兄、弟、姐、妹;亲兄弟的儿女为亲叔伯兄、弟、姐、妹;亲叔伯兄弟的儿女,互称堂叔伯兄、弟、姐、妹。堂叔伯兄弟的儿女,互称叔叔伯兄、弟、姐、妹。叔叔伯兄弟的儿女,已出五代,称本家或当家,辈分不乱。异父同母的兄弟称隔山兄弟。 母氏亲戚称谓 舅父的配偶称舅母(妈),舅父的儿女称表兄、弟、姐、妹;姨母的配偶称姨夫,姨母的儿女称姨兄、弟、姐、妹。 表亲称谓 跟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儿女的亲戚关系或跟祖母、母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通称表亲。 子女称父亲的姑父母,分别为姑爷爷、姑奶奶; 子女称母亲的姑父母,分别为姑姥爷、姑姥姥。 子女称父亲的舅父母,分别为舅爷爷、舅奶奶; 子女称母亲的舅父母,分别为舅姥爷、舅姥姥。 子女称父亲的姨父母,分别为姨爷爷、姨奶奶; 子女称母亲的姨父母,分别为姨姥爷、姨姥姥。 子女称父亲的姑舅姨表兄弟为表大爷、表叔; 子女称父亲的姑舅姨表姐妹通称表姑。 子女称母亲的姑舅姨表兄弟通称表舅; 子女称母亲的姑舅姨表姐妹通称表姨。 表兄弟的儿女分别称表侄、表侄女; 表姐妹的儿女分别称表外甥、表外甥女。 满族人称“姑奶奶”实际是姑母。姑奶奶在家庭中地位很高。如兄弟们之间的家务事不能解决,要请姑奶奶回来调解、做主。姑奶奶回娘家要待如上宾,弟媳要给姑奶奶装烟、递茶、“站规矩”,嫂子也要对姑奶奶十分谨让。 夫妻姻亲称谓 夫妻关系,是生活中独一无二的人际关系。男女双方,在婚前顶多是同事或同学,除此之外,互不相干。一旦结婚,其亲情关系,就等同甚至超过和父母或子女的关系。俗话说 “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此话应该是多数人的体验。 对夫妻的共称是夫妻、配偶、爱人。夫妻互称曾有过老爷、夫人、太太;汉子、老婆;当家的、家里的;老公、老婆、我们那口子、我那位,我家属;而实际生活中,两人的当面称谓,是各有各的爱称,绝不相同,但都能准确到位,绝无差错。 夫妻双方对对方家庭成员的称谓是有序的: 兄和弟的妻子合称妯娌;姐和妹的丈夫合称连襟,方言有称“一担挑儿”的。 女性丧偶再婚,称再醮;离异再婚称再嫁;男性丧偶再婚称续弦;离异又娶称再婚,现在通称再婚。 无论初婚还是再婚,对夫妻双方以及亲戚的称谓是相同的。再婚后子女对新父母的称谓是有区别的:男方子女称父亲的配偶,当面也称妈或娘,书面或不当面称继母;女方子女称母亲的配偶为继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