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肉洁白,如膏似脂-----樟林林檎

家乡区县: 汕头市澄海区

      樟林林檎的学名,称之为番荔枝。据《岭南杂记》载:“番荔枝大如桃,色青,皮似荔枝壳,而非壳也。头上有叶一宗,擘开,白瓤黑子,味似菠罗蜜。”《植物志》则认为:“番荔枝(Anona squamosa)属番荔枝科,常绿乔木,叶互生,披针形,花绿黄色,果实为多数雌蕊集合而成。供食用,味甚佳。” 樟林林檎是潮汕名果。学名番荔枝,果肉洁白,如膏似脂;果味清润,冠饴胜蜜。樟林林檎名播远近,尤为海外侨胞常念不忘。樟林林檎原产澳大利亚,属番荔枝科落叶果树,小乔木。高约5米,树冠4米左右。每年4月开始萌发新叶、开花、坐果,9月可陆续采摘。一般植后24个月即开花结果,产量逐年提高,树龄30年以上。性喜阳光,宜植于松软沙质冲击土。

      文献记载,大约200多年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县樟林旅泰华侨从国外带来林檎树种,种植于樟林著巷一带,后逐步扩大种植,成为特产。樟林地处韩江三角洲,背山面海,土质优良,阳光充足,雨水均匀,加上当地人多年积累的丰富栽种经验,生产的林檎果大肉厚,鳞皮鲜艳呈粉绿色,肉质白色如膏似脂,味甜清醇,柔润甘滑,十分可口。1986年已荣获“广东省优稀水果优质品种奖”。

                           

      说起樟林林檎还有一段趣话。林檎好吃,但不得其法而食,也会闹出笑话。二十年代洪兆麟的军队、以及后来的日本侵略军,掠夺樟林时,听说樟林林檎之名也想一试,但不懂得果实须待成熟才可以食用,于是从树上摘下之后,用刀剖开,像吃苹果一样,结果涩味满口,一怒之下,挥刀砍树,传为笑柄。也有一些来潮汕办事,当地人送他们一篮子林檎作礼物,结果,在回家路上,把那些软的以为是烂掉的全部扔掉,剩下的带回家用水煮。 

                 
      形状特征:高达2m,树皮薄、灰白色,树冠球形或扁球形。单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6-17cm,先端尖或钝,基部圆或阔楔形;花黄绿色,1-4朵聚生枝顶或与叶对生,花期5-6月;聚合浆果肉质近球形,径约5-10cm,8-10月成熟时黄绿色,味甘美芳香。
      生长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在22度以上,不耐寒;适生于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外形色泽:果实为聚合果(聚生果),由数十个小瓣组成,每个瓣里含有一颗乌黑晶亮的小核(黑色的籽)。呈卵形,未熟果绿色,成熟果呈淡绿黄色。味略甜,奶黄油色或乳白色,呈乳蛋糕状,并具芳香,鲜食香甜,风味甚佳。果实可食率67%。单个果重一般在350克左右。
      营养价值:果实营养极其丰富,每100g番荔枝果肉组织营养成分的含量:水分为8.36g,可溶性固形物18.0%-26%,脂肪0.14%-0.3%,矿物质0.6%-0.7%,碳水化合物23.9%,钙0.2%,磷0.04%,铁1.0%,有机酸为0.42%,含总糖15.3%-18.3%,维生素C为265mg,白蛋质含量为1.55g等含有很多人体所需的物质。

       如何识别与品尝:林檎果实,青翠可爱,浑圆如珠球,以鳞大约浅者为最优。从树上剪下之后,须经三几天,才转化为熟果,这时甜香四溢,其味似蜜甜,无论大小,只要鳞瓣大的,便少核而清甜。果实特大的直径可达十多公分。子实黑色如漆,坚硬如檀。在果肉和果皮之间,有一层象脂膏一样的果酱,更加香甜柔润,沁人心脾。因此,到此地游客,都不忘林檎是当地的佳果,不免或多或少都要买点带回尝鲜。

              

      因建设需要,林檎基地有所变更。324国道近山部分,便成为林檎的新基地了。虽然地方有所迁移,但距原地不远,故果实质量,仍可保持。林檎蜜浓质细,有清咽润肺之功。子核洗净晒干之后,捣细过筛,可杀头虱、床虱。小孩子则用它作游戏——“掷林檎核”。

                 我是刘纯洁,我正在参加网络营销能力秀的比赛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liuchunjie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2457539.html                

来源:刘纯洁新浪微博

刘纯洁(2015-04-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