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家乡区县: 潮州市湘桥区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位于潮州市东郊笔架山西麓,绵延四华里,窑址鳞次栉比。有“百窑村”之称。1953~1986年间多次进行调查和发掘,已清理10多座窑。均属龙窑(包括阶级窑)。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年代为北宋,故也有称其为“潮州笔架山宋窑”遗址。笔架山潮州窑遗址2001年7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评审为广东省首批出古文化大遗址。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各个窑室内部,都用砖砌筑隔墙。最长的一座残长79.5米。产品以白瓷为主,器类有碗、盏、盆、钵、盘、碟、杯、灯、炉、瓶、壶、罐、盂、粉盒、人像、动物玩具等,釉色有白、影青、青、黄、酱褐等多种。特点是釉质晶莹润泽,釉层较薄,一般不开片或极细的鱼子纹片。纹饰以划花为主,还有雕刻和镂孔。北部猪头山一带多生产美术瓷,釉色多样;韩山中部主要生产影青瓷和青釉瓷;粉丝厂后山一带多见黑釉、酱釉产品。器物中有相当数量的观音、佛像以及小洋人、哈叭狗,说明产品远销国外。日本、东南亚也曾出土笔架山窑的产品。笔架山窑出土的一件瓷佛像座,刻有“治平三年丙午岁次九月一日题”、“水东窑”等文字,证明这里就是古籍文献中所记载的水东窑,年代为北宋。此外,发现一座宋墓打破了5号窑,墓中出土的铜钱几乎包括所有的北宋帝号钱,而在窑中的堆积物出土一枚“元丰通宝”,表明该窑的废弃时间不会早于1078~1084年(北宋元丰年间)。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始于唐,盛于宋,被誉为“宋广东陶瓷之都”,其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之一。产品主要有碗、盘、盏、灯、炉、杯、壶、盂、盒、豆、釜、洗等日用器皿和瓶、人物、玩具等美术瓷。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釉等。其主要特点是釉质晶莹润泽,釉水较薄,多为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饰纹以划花为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的。

吴文德(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