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特色面花

家乡区县: 河北省黄骅市

面花

       面花是我国北方人的主要面食,历来有制作面花的习俗。面花在各地有不同的称谓,有的叫“糕花”,有的叫“面羊”,有的叫“花馍”,城里人交“面塑”或“捏面人”。豫东地区称为“蒸花馍”;豫西一带早年间叫“窝窝花”,解放以后改称”糕花”,但在河南广大地区,叫的最多、最普遍的称呼是“捏面花”。

黄骅面花

      黄骅面花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古代黄骅土地贫瘠,小麦产量低,人们生活清苦,每逢年节,人们没什么物品相送,酒吧不多的小麦磨成面粉,蒸成寿桃、鲤鱼等面花送给亲朋好友,图个吉利。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加之面花相比馒头口感好,就被人们渐渐接受,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现在面花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蒸面花有了更深的寓意。

      黄骅面花,不同于河南、山东等地的,它是用模子刻出来,所以图案很精致,有花草、动物等200多个花色,制作工艺很独特,面粉是黄骅特产的旱地硬质小麦面,反复揉成几十下,揉成鸡蛋一样光滑,一揉一按之间,咱们的面花就成型了,从模具里面磕出来,还要醒发五个小时才能上笼屉,笼屉里铺的是秸秆,这也是黄骅面花的传统。铺秸秆在笼屉上可以防止面花粘住,还可以防止沾水。面花上锅蒸二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蒸过的面花更是栩栩如生,还要点红点,图一个喜庆,胖嘟嘟的很是有食欲啊,入口咸咸的,细尝起来是甜的,这是大自然的味道。

      近年来,面花艺术品在节日期间已进入市场,手机较好的艺人大批制作,拿到集市、市区销售,很受城里人欢迎。这样一来,面花仅仅是节日的是屁,而且已经以“民间艺术品的面目出现在商品市场上,产生了经济效益。热情好客的黄骅人,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蒸好多面花,送给来串门的亲朋好友,送给远道而来的朋友。

小小沫。(2014-04-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