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饮食属于徽州菜系。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发祥于南宋,起源于歙县(古徽州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显其特色。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熘,讲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滋润肠胃和肌肤;重色,以增强审美效果,达到“色、香、味”统一的效果。
烧饼、馄饨
屯溪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是徽州风味小吃名品。“蟹壳黄”又称火炉烧,选用梅干菜和猪肉丁作陷的小烧饼,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完全手工操作,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其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
徽味小馄饨里也是独具特色,浓厚的汤料,薄薄的面皮,鲜美的肉馅,再拌上紫菜,油条末,香郁可口。
黄山河螺
河螺肉青白细嫩,且无泥腥气。配上油、盐、葱、姜、醋入锅烧炒,滋味鲜美。
徽州裹粽
米粽全国各地都有,但黄山地区的粽子却独具风味,在包法、形状、内容上都与众不同。“徽州裹粽”大多是“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红豆粽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灰汁粽,灰汁粽先用草木灰滤水拌糯米裹制而成,因碱性重,粘性强,吃起来特别可口绵软,又便于短期存放,所以深受食客青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