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久了,身心难免产生疲惫之感,总渴望到郊外去转转,看一看那绿色的山和水,呼吸一下带有泥土芬芳的空气 。梅州,就是一个这样适合旅游的地方。近年来,梅州提出“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概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旅游环境越变越美。
梅州的客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当地的围龙屋集中展现了悠久的客家文化。梅州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总数有两万余座,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两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数百年前,客家人为防御外敌及野兽侵扰,大多数客家人选择聚族而居,因此建造了围龙屋。客家围龙屋的主体结构大多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左右,大的围龙屋占地30亩以上。一间围龙屋就如同一座巨大的城堡。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水井、猪圈、鸡窝等设施,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场所。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梅州客家围龙屋共有2万多座,其中,价值最高、规模最大的客家围龙屋主要分布在梅县区、梅江区、大埔县和兴宁市,比如梅县区的仁厚温公祠和万秋楼,梅江区的承德楼,大埔县的张弼士故居和花萼楼,兴宁市特色古民居、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等等。 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都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位于梅县区南口镇的侨乡村,保存有大量完好的围龙屋。侨乡村地处鹿湖山下,有500多年的建村史,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因华侨众多而得名,全村风景秀丽、民风纯朴,其风景和人文资源都可以和江西婺源相媲美。侨乡村的围龙屋建筑风格各具特色,现存的围龙屋主要有杠横堂式、“九厅十八井”、杠式等98座,包括寺前排村30座、高田村28座、塘肚村40座,其中20世纪40年代前建造的有80多座。村内以“南华又庐”为代表的31座百年客家围屋美轮美奂、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