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县杨允玺

家乡区县: 梅州市梅江区

杨允玺,字御章,号钦斋。康熙甲申年(1704)生于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为杨之徐的第二个儿子杨梦时长子。早年能文兼工书法。雍正元年由易经充邑庠生,次年(1724)中举人,后中明通进士,奉旨任福建省建宁府浦城县知县。在浦城六年,清白自持,廉洁奉公,铲除当地陋规,平息当地盗贼,兴办文教,修建庙宇桥梁,诸废毕举,颇有建树,政绩显著。"
乾隆壬戌年(1742),朝廷大员举荐其调往台湾府台湾县知县,为早期客家人赴台任职者之一。杨允玺在台任职前,台湾民众每年需交一千一百余两黄金厝饷,从郑芝龙窃据台湾时便开始征收,百姓怨声载道。郑芝龙是明清之际的福建南安人,初在海上起兵,后受明官职,至都督同知。1645年拥唐王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政权,次年清兵入闽,不听其子郑成功劝告,不战而降,被迁往北方,1661年为清廷所杀。郑芝龙归顺清廷后,年年要征收黄金厝饷。杨允玺赴台后,为民请愿,最终获得豁免。1926年上海出版的地方史书《百侯杨氏文萃》中的“允玺公传”,有一段记载杨允玺在台事迹:“乾隆壬戌,上官廉其贤,题调台湾县,台有厝饷一千一百余金,原郑芝龙窃据时苛派民间者。归诚后,以此项报部,定额征输,力请在上宪得蒙题豁。”台湾多福建、广东籍人,与本地土民杂居,族群之间、民系之间矛盾不断,斗杀时闻。杨允玺对此严加惩办。因此在其治台期间,境内帖然。杨允玺勤政爱民,任职期满时,本要为其升迁,但他因平日劳累过度,勘災积劳,患上瘘痺症,不得不申请回乡调理,台湾百姓感其功德,立“去思碑”铭其恩。他抵家后,病情未见好转,却仍为乡里中有质成者排难解纷,不遗余力。乾隆庚辰年(1760)病逝,享年57岁。其著述有《延庆堂会课示文》,诗词有《春正偕同人游柯山三绝》、《为王父人日闭门谢客分爨独居即事二十三韵》传世。

郭锐浩(2015-05-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