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是客家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准备年货到闹元宵,有近一个月的吉庆时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腊月三十过大年,大年初一拜社坛,正月十五闹元宵。客家俗话说:“入哩年界禁忌多”。客家人“过年”不仅有许多传统风俗,而且还有许多禁忌,客家民间奉行的忌俗和其它风俗一样,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文化现象。从古至今,客家人在不同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中形成了不同忌俗,它渗透在人们物质、社会、精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不少内容带有规劝性,对于“如何做人”及“文明礼仪”的形成具有相当大的引导性和教育性。如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等等。
大年三十晚上忌人。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大团圆”,出远门的亲人千里迢迢、迎风冒雪往家里赶,为的就是回来跟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不管娘家有天大的事,儿媳妇在除夕下午之前,必须回到婆家,“出嫁闺女,大年三十不看娘家灯”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平日三餐可以凑合,但除夕之夜这顿晚餐,无论贫富都要精心制作。三十晚上阖家团圆,外面扬风飘雪,屋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尽享天伦之乐。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若小孩子说了忌言时,大人马上会纠正说“童言无忌”。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虞。这一天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聚财”;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这一天忌打碎器物,否则会破财或一年欠平安。如果不小心打碎用具,如碗碟,家人会马上用“快快发财”、“碎碎 (岁岁)平安”等吉祥语言来破解。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疾病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初三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大年初一至初六不挑尿桶,不用尿水浇菜地,否则会认为财气外流。
不能用牛肉、狗肉祭祖神,因为牛耕田有功,狗看家也有功,这表明客家人不会忘恩负义。做年糕或购的年货等食品都要先祭菩萨后,人才可食用,千万不能人先吃而菩萨后吃,这样被认为是对菩萨不敬。如果有亲戚朋友家老人过世,第二年应在初二至初六去孝家拜新年,忌过了初六去拜新年。如果过世的老人吃长斋,拿的祭品必须是斋品,忌用荤品如鸡鸭。如果过世的老人没有吃长斋,拿的祭品必须是荤的,如鸡鸭鱼肉等。千万不要弄错了,否则会对孝家不敬,也表明你不懂礼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