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区性质:以佛教文化为核心,依托山水风光与幽静环境,融禅院、古树名木、野生菌、茶园、彝家风情等一体,适宜于开展佛教朝拜、康体休闲和彝族歌舞体验。
形象理念元素包括:佛寺塔林、古藤名木、茶花杜鹃、野生菌子、山顶左脚舞。
(二)总体发展思路:对化佛山旅游区资源市场进行分析,可将该旅游区发展方向定位为"佛教探秘、山水休闲旅游区"。利用"左脚舞之乡"的优势,凭借其佛教文化优势、森林水体优势、环境气候优势、彝族风情优势及野生菌、茶园、玫瑰园等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经过5-10年的努力,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开发新产品,更新现有产品,完善接待设施,创建特色旅游品牌,将化佛山旅游区建设成为以佛教文化旅游为特色,集佛教朝拜、森林观光、民俗体验、品茗美食为一体的云南省著名的佛教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三)空间布局:按照“一个游客接待中心、二个出入口、六个旅游功能区、六类旅游产品、六条旅游线路”简称“12666”)的结构布局,优化旅游资源结构,完善旅游线路系统,实现开发资金在空间和产品上的最佳配置。
1、一个旅游中心:将庆丰湖东南建设成化佛山旅游区的游客接待中心、管理中心和度假中心。
2、二个出入口:落实从飒马场至迦叶殿,庆丰湖至一碗水的弹石公路建设工程,早日将其建设成为柏油路面。
3、六个旅游功能区:一是以飒马场为中心的品茗赏花休闲区(区内主要开发的旅游资源是:茶园、玫瑰园、土掌房建设等);二是以宝莲寺、旃檩林、心佛林、迦叶殿、白云窝、雪岭林、罗汉林、极乐庵为主的古树寺院旅游区(区内有多处遗址可进一步修复完善);三是以庆丰湖、团结坝为中心的水域风光休憩区(主要开发庆丰湖、水库大堤和闸埂下村等湖岸农家乐);四是以九叠泉、千年藤王、华山松林为中心的森林流泉观光区;五是以响鼓地、花海、万佛台为中心的彝族风情体验区。重点开发花海观点、响鼓地、左脚舞、敬酒酒歌、彝族服饰、彝族刺绣、彝族传统挂件、风味特色饮食、竹器等,建成以体验彝族风情、购买彝族特色饰物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场所;六是以老豆冲为中心的彝村田园观光区。
4、六类旅游产品:一是以宝莲寺、迦叶殿、见性林为主的佛教观光、探秘、休闲产品;二是以秋街为主的彝族风情体验、登山健身产品;三是以飒马场为主的彝族村镇度假、茶文化领略产品;四是以庆丰湖为主的湖滨休闲娱乐产品;五是以绕顶寺、千年藤王为主的生物多样性科考产品;六是以旃檀林、心佛林为主的写作创作产品。
5、六条旅游线路:主要包括两条车行主游线,一条步行大环线,两条步行中环线和一条步行小环线。
(四)开发时限及发展目标:2008-2015年,将化佛山旅游区建设成为滇中佛教文化休闲旅游区和国家2A级旅游区;2016-2020年,将化佛山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家3A级旅游区。
(五)近期开发重点:落实从飒马场至迦叶殿,庆丰湖至一碗水的车行主游路弹石公路建设工程及部分步行游路建设;在庆丰湖南岸开发建设化佛山旅游区的游客接待中(含主入口);恢复建设宝莲寺、心佛林、迦叶殿,并将宝莲寺、迦叶殿开发建设成佛教观光休闲胜地;在飒马场开发建设彝族风格的度假村;在极乐庵附近建设佛国净土花园;将响鼓地开发建设成彝族左脚舞展示体验地;在庆丰湖及其周边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农家乐。
四、开发模式
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管理"战略,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采取"企业+寺院"的经营方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