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特产

家乡区县: 河北省安平县

馓子

古名“环饼”,又称“寒具”,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仅说明“寒具,即馓子也”,而且介绍它的做法:“以糯粉和面,入少许盐,牵索纽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这样传统的油煎食品,被回族和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保留了下来,并加以长是地发展。据传,明代开国功臣、回族大将胡大海,在他早期落魄江湖时,就以卖油条为生。油香、馓子、馃馃是穆斯林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佳点美食。东坡居士诗,有一咏物短章云:“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金丝杂面

是当地的一大美食,相传清朝末年有个太监每次回家省亲,必到杂面店买一些金丝杂面,作为礼物带回皇宫,金丝杂面便成为“宫面”的一种。金丝杂面丝用绿豆粉、精白面、芝麻面、鲜蛋清、白糖、香油六种原料制成。制作时把各种原料按比例和成面,轧成纸一般薄片,再用快刀切成2尺长的细条,盘成把,然后装起来。因为条细如丝,成金黄色,故名“金丝杂面”。金丝杂面不仅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而且食用方便。先在锅里配好汤,汤开下面,即可捞出使用,是涮火锅的佳品。

衡水毛笔

亦称之为“侯笔”,古称象笔。始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朝被奉为御用,衡水因此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衡水毛笔品种多达二百七十多种,笔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饱满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衡水毛笔笔尖选取黄狼尾、香狐尾、南山羊毛、羊须、白马毛、牛耳毛等各种动物毫毛为原料,笔杆采用毛竹、紫竹、斑竹、湘妃竹、凤眼竹等材料,笔杆上嵌装牙、骨、角、竹、硬木等多种样式口顶。生产工艺精细,样式新颖、造型美观。尤其配上红木、黄杨木和象牙等材料,精心雕刻镶嵌的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双凤展翅、凤凰戏牡丹以及古装人物、山水花木等图案的高档笔杆,更似锦上添花,成为一件件既有实用价值,而又精致高雅的工艺美术品。

 

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sunhuan

我是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9356207.html

断翼天使(2015-05-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