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要是有缘来到客家地区福建宁化,热情好客的客家人就会端出香喷喷的客家擂茶让你品尝。
客家擂茶在祖国博大精深的茶艺中是一枝独秀的奇葩。它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至今仍流传于闽、粤、赣客家居住区。宁化擂茶于唐末宋初随客家先民第二次迁徙而传入。此后代代相传,兴盛不衰。虽随时代变化有所发展,但仍然保留原先的风味,是古代茶艺文明的象征之一。
客家擂茶的茶料选用别具一格。茶叶是摘取老茶树叶或淮山叶,经洗净、焖煮、发酵,而后晒干储藏备用。加用药草也随季节气候不同而变换。春夏湿热,常用新鲜的嫩艾、薄荷叶、紫苏叶、天胡荽、焊菜、香草、积雪草、田螺菜等;秋天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等;冬季寒冷,便用竹椒(鱼椒子)、胡椒或山鸡椒、桂皮或肉桂子。
擂茶泡制方法简便。先将茶叶及适量油盐和药草放入陶制的擂钵内,然后坐着用左手肘或双腿夹住"擂钵",右手或双手握"擂持"频频擂转、舂捣。那揉进客家人深情厚意的富有节奏感的擂茶声,让人感受是在演奏一种特殊的乐器,不时发出轻微古朴美妙的乐音。当擂至细烂如泥时,就用一把竹制的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一个黑褐色的铜壶,用刚汲取的清冽山泉水煮沸(或直接冲入沸水)。再撒上些许切碎的香葱,这时一钵热腾腾、香喷喷的擂茶就呈现在你面前。那带有一股山野气息的茶香扑鼻而来,使人口内生津,胃口大开。端上一碗细细地品,慢慢地嚼,别有一番滋味从舌尖沁入心脾。款待客人的"擂茶",另加配料,分为荤素两种。如招待吃素的人饮用,加花生米、豇豆或黄豆、糯米、海带、地瓜粉条、粳米粉干、凉菜等;招待吃荤的人饮用的,加炒好的肉丝或小肠、甜笋丝、香菇丝、煎豆腐、粉丝、香葱等配料。
吃擂茶时洋溢着一种欢乐、温馨、亲切的气氛。当亲朋好友到家做客时,主人大多以擂茶相待。好客的女主人笑吟吟捧出香气四溢的擂茶,就呼邻唤舍一起享用。大凡遇上这种场合无须客套,不必言谢,不分尊卑,人各一碗,自取自食。这时个个都是主人,争着用勺子往各人碗里添茶,边吃边夸女主人的手艺巧。大家吃得舒心,笑得开心,满屋一片乐融融的气氛。
别具客家乡土风味的擂茶,味道鲜美,既能代茶饮,甘香可口,又可冲泡炒米(米面)、干饭,解渴充饥,还有防治疾病的保健作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健脾消食的功能。客家人多健壮长寿,大约与喝擂茶有关。
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客家擂茶的佐料日益丰盛,制作越来越精细,已从山间田野进入大雅之堂,成为客家人待客的佳肴。客家擂茶,取之于山野,烹之于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风霜雨雪。品之,有优雅闲适之情,添粗犷豪迈之慨,它蕴含着坚韧耐劳的客家精神,是客家饮食文化的瑰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