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宁安历史

家乡区县: 黑龙江省宁安市

宁安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滨、牡丹江畔,她以古老、秀丽、富饶闻名于省内外。全市幅员面积7924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东与穆棱市毗邻,西与海林市交界,南与吉林省汪清县、敦化市接壤,北与牡丹江市相连,距哈尔滨市320公里,距牡丹江市23公里,地处绥芬河和珲春两个国家级开放口岸的中心地带,分别相距190公里,鹤大公路、牡图铁路纵贯全境,距牡丹江民航机场19公里,是东北亚经济技术交流中商贾往来、物资集散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区域。

镜泊湖吊水楼瀑布

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

宁安市历史悠久,旧称“宁古塔”,在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末,镜泊湖畔和牡丹江流域就有人类活动。唐朝时为渤海国首都,称上京龙泉府,清初为宁古塔将军驻地,1903年设宁安府。

宁安市地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属长白山熔岩高原于中山区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第二隆起带,区域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区。地理坐标在东经128°7'54" ~130°0'44",北纬44°27′40″~48°31′24″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5℃,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40.1℃,积温在2600~2700℃之间,无霜期130~135天,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素有塞北小江南的美誉。

宁安市资源丰富,经济开发前景广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镜泊湖、国家级森林公园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国遗址与哈尔滨、亚布力、长白山形成了北国旅游带;农业庇护条件好,市内土壤以山地暗棕壤为主要土类,土质肥沃,全市有181万亩肥沃的良田,盛产优质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面积达百万亩,年产粮食30万吨,农业名特产品驰名中外,响水大米曾是朝廷贡米,现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米,蔬菜、瓜果、烤烟、甜菜等经济作物60多万亩,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烤烟、甜菜、蔬菜、商品粮基地;全市可放牧草场25万亩,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水力资源富足,境内有一江(牡丹江)、两湖(镜泊湖、小北湖)、55条河流,总流长1472公里,年总流经量16.6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为43万千瓦时,尚待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6万千瓦时;现有林地面积5235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6%,活立木蓄积4190万立方米,茂密的森林资源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天然繁衍生息的场所,据统计,野生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等300多种,野生经济植物品种多,中草药类有人参、黄芪等54科112种,每年野生贮量逾千吨,野生山野菜有薇菜、蕨菜、刺嫩芽、针松茸、木耳等,年产量在1万吨以上,年加工量可达2000吨;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丰,有玄武岩、大理石、火山渣、石灰石、铁、金等30多种,玄武岩储量35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亿万吨以上,火山渣储量在3亿吨以上;宁安市草炭资源丰富,现有草碳资源总面积459.2公顷,平均厚度百米左右,总储量约634立方米,主要分布在草原、湖泊、森林地带,多年在地下储藏一直未开发。

历史文化

纵观历史,话远古缺不了肃慎,说盛唐少不了渤海,论金清离不了宁古塔。

宁安是满族先祖肃慎人的故地。早在原始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从新石器时代起,人类活动开始频繁起来。莺歌岭遗址经考古发掘的证实,3000多年前,在镜泊湖南端东岸曾分布着一支从事农业和渔猎的古代先民——肃慎人。

宁安是唐代渤海国的都城所在地。渤海国始建于公元698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先后存世220年。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曾是唐代渤海国的京都,也是当时亚洲的第二大都市。渤海国共传位15代王,盛时设5京、15府、63州、100多个县,辖域包括今中国东北地区东部、朝鲜半岛的东北部和俄罗斯的南滨海地区,“方五千里”,史称“海东盛国”。公元926年被契丹灭亡。

宁安是清朝时期的北国重镇。宁安旧称宁古塔,由宁公特转音而成,开始启用时间为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是清朝统一东北入主中原的根据地,清初是统辖盛京以北的重镇。清朝迁都北京后,这里成为“北达三姓可控赫哲、鄂伦春诸部,东达珲春直抵朝鲜之背,东补襟大海视日本诸岛若在咫尺,间东北各边居中扼要重镇”,是清朝所设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府邸及后来副都统、正一品将军衙门所在地,同时也是清代著名流放地。公元1666年清王朝在这里设立宁古塔都统衙门,光绪29年设绥芬厅,宣统元年为宁安府,民国2年改为宁安县,1993年撤县设市。

宁安是东北最早的革命老区。宁安不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东北最早的革命老区。早在二十年代初宁安就有中共党组织活动,是东北第一个党小组产生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抗联四军、五军诞生地和各部抗日队伍的对敌战场,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转战白山黑水之间,与敌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1930年6月,宁安成立中共临时县委,同年9月成立宁安中心县委,宁安成为北满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吉东地区抗日游击中心的宁安先后发生了8次著名战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解放战争初期,党的领导人张闻天来宁安领导土改工作,建立政权,宁安又是最早开展土地改革的县份和牡丹江一带剿匪的根据地。

历史名人

在宁安的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在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史中有着重大影响的知名人物,他们的业绩至今广为流传。

唐朝时期的藩属渤海国,历经十五代王,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大钦茂,他是渤海从旧国迁都于上京龙泉府的首位国王,是开拓疆土、以文治国、卓创功业的一位渤海国先王;出生于海浪河畔女真人乌林答部的美女乌林答氏,体态优美、资容秀丽、举止端庄、性格开朗、孝贤仁慈,成为受族人敬重的葛王妃,后被其夫金世宗追封为昭德皇后;黑妃故事的主人公旱九春,是宁古塔三道亮子人,她和当时宫中的悫惠妃因长得漂亮深受康熙帝的宠爱,称为“双妃”,辞世后,谥号淳怡贵妃;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时期战将——巴海,是把将军衙署从旧城(今海林旧街)迁入新城(今宁安镇)的宁古塔首任将军,也是我国历史上反抗沙俄侵略的重要将领;我国清初著名抗俄将领、指挥雅克萨之役主帅、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第一个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代表之一、黑龙江首任将军萨布素,出生于卧龙乡英山村,是宁安英雄儿女中的佼佼者;光绪年间授三品卿衔、深受宁安人们爱戴的督边大臣吴大澄,开放宁古塔边禁,实行招民实边,在宁安建立了不朽功勋;出生于宁安的“五四运动”青年领袖、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著名革命活动家、与周恩来、邓颖超共同创立觉悟社、曾任北京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的马骏,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被人们用天安门来称颂的英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东北局北满分局代表的张闻天,在宁安领导的反奸清算、分配敌伪土地工作,开辟了土地改革的先河,其工作室至今仍在宁安四中院内保留;历史上曾被亲日派指责为引起日本出兵东北的“罪魁祸首”、中村事件的当事人、与张学良结为同窗挚友、被周恩来称赞为“爱国军官”、“爱国民主人士”、历任张作霖帅府警卫处长、大帅府驻京军务处长、兴安屯垦公署军务处长兼第三团团长的关玉衡,就出生在宁古塔城满州正黄旗瓜尔佳氏家庭;出生于沙兰营城子屯的李荆璞,是一位从贫苦农民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传奇人物,抗日战争时期和东北光复后,长年率队转战在故乡土地上,深受宁安人民爱戴,他英勇抗战的事迹曾被拍成八集电视连续剧《平南洋》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东北抗日斗争史上著名的墙缝战役指挥者、“九·一八”事变后曾任抗日救国军总部上校参谋长、东北抗日联军军长的李延禄,率部多年转战宁安一带及附近地区,领导和指挥大小战斗近百次,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在宁安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历任黄浦军校区队长、北阀军团长、副师长、中共满州省委委员、军委书记、辽吉地区副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和吉林省政府主席等职务的周保中,多年在宁安一带坚持抗战,驰骋疆场,呕心沥血,为解放东北作出了重要贡献;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五军二师参谋长、师党委书记、代理师长、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方面军指挥等职务的陈翰章烈士,率军先后在宁安二道河子、团山子等地同日军作战几十次,为国为民捐躯,长眠于宁安大地,被誉为“镜泊英雄”;出生于渤海镇(原杏山乡)三家子村的抗联七军军长陈荣久,参加并指挥了二道河子、东京城、马莲河等多次战斗,战斗中,他身先士卒,顽强作强,被群众誉为“魁武将军”。

此外还有:清代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诗人、江左奇才吴兆骞;宁古塔流人中著名学者、诗人、明朝曾任兵部尚书的张缙颜;对宁古塔经济开发和满汉民族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流人商儒杨越;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优秀军事干部和政治工作者于洪仁;曾任宁安县委书记,后任黑龙江省省长的李范五等。

艾珊(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