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汕头这个美食之乡,大家会想到什么美食呢?没错,最出名的莫过于汕头的特色美食,手打牛肉丸了。
汕头市牛肉丸作为吃火锅的首选材料。公元2003年汕头牛肉丸被评为“中华名小食”。作为著名的潮汕美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汕头市第一香牛肉丸秉承了潮菜的精髓,以其讲究的制作方法和独具的口感特色,成为潮汕渊源流长的传统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代表,广受青睐。一直遵循传统手打制法,牛肉丸采用纯鲜肉打制,肉质细嫩,口感松脆;远近地区无法仿效(据说这个和水质有关系,因为汕头的水是韩江水,牛肉丸是黄牛肉,广州是水牛肉,肉质大不同)。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口感方面就是增加了点嚼头。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
传说汕头开埠初期,常到这里来赚钱的客家人晚上划着小艇穿梭于韩江和岩石海面,向水面的作业人员等推销牛肉丸汤面之类,很受欢迎。久而被潮汕厨师学会了这一招,后来潮汕人挑选精料、又增加配味,还加大了肉丸的个头,推动它登堂入室,最终使牛肉丸成为特色美食,并被摆上了宴会筵席。
“不吃汕头的牛肉丸,就不算真正地来过汕头。”这是许多游客的心声。汕头牛肉丸已经成为汕头美食的品牌菜。悠悠的满街牛肉飘香,洋溢着浓浓的潮汕风情和汕头人的好客之道。汕头牛肉丸自首创之日起,就以其质感鲜、嫩和松脆而驰名。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各地方风味的交流作为经济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活跃起来。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是汕头牛肉丸发展的最繁盛阶段。90年代中期,汕头的牛肉丸一度走入低谷,原因一是部分商家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使牛肉丸质量下降,二是受到外地快餐冲击。近年来,许多商家以“重视汕头牛肉丸昔日声誉”为信念走上了汕头牛肉丸改革发展之路。他们一方面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方法,另一方面在汤水上进行重新调配,使口味更适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通过这一番改进,汕头牛肉丸的质量得到了恢复和提高.汕头牛肉丸重现了往日的风采,越来越受到年青人的青睐,也更加吸引着来汕的海内外游客。牛肉含有的18种氨基酸与人体所需要的比例和数量非常吻合,品尝美味的同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调节血脂和抗疲劳等多方面的功效。
“弹丸之秘”:
一,关于牛腿肉的选用,汕头的牛肉是选用上等的本地黄牛肉,肉质鲜甜爽口,不注水。
二,关于“手打”,汕头的牛肉丸店里都会安排几个肌肉健硕的青年围坐一团,面对躺在砧板上的牛肉腿,并手持铁锤不停地锤打整腿的牛肉,重复着打鼓的姿势,一直将肉块变成肉酱为止。可谓粒粒皆辛苦。
三,关于调料,汕头牛肉丸里本身已经是放了调料。其中,“鱼露”是在潮汕地区以外的地方少见的一种调料。“鱼露”是由千万种鱼扔在池子里发酵而出的,是一种可以带出“鱼腥、鱼鲜”味的调料,所以使得汕头牛肉丸吃起来特别鲜的原因之一。其次,由于每一颗汕头牛肉丸都是实打实的牛肉浆揉捏而成的,肉中的淀粉类发酵类东西放得很少,所以也就有了周星驰在《食神》里关于汕头牛肉丸可以当乒乓球打的剧情。
牛肉丸产品链接:http://www.wutongzi.com/pro/cp/11637.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