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军在兴宁

家乡区县: 广东省兴宁市

一九二五年五月中旬,广州大元帅府命令许崇智、蒋介石组织统率第一次东征,决定以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为主力讨伐陈炯明逆军。东征军以许崇智为总指挥;共产党人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当时,陈炯明部属林虎逆军驻扎兴宁,林虎住县府宜楼督战。东征军势如破竹,连连击败了惠阳、紫金陈炯明逆军,于三月十九日凌晨克复华城。黄业兴旅残敌由东北向兴宁逃窜。林虎兴宁布署兵力负隅顽抗,企图掩护其主力由梅县、平远向江西、福建撤退。
这次战斗中,以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的教导团,虽然只有三千人,但是学生军锐不可挡,屡立战功,博得人们的广泛称赞。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商报》作过这样详尽而又生动的记述:“初出茅庐的学生军教导团,尤出类拔萃,每战必克,每攻必取……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学生军之受人欢迎,初不战功卓著,而其纪律,亦有足令人起敬者……军行所至,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老妪妇孺,喜而挤观,鸡犬不惊,商市如堵。入夜无公家空房,则扎营露宿,东江父老,谓民国以来,仅此次所见,乃是真正革命军,真正卫国保民的革命军。而学生军聆此好誉,益自勉励,盖此(东征军)右翼之长驱直入,遇危不乱者,实学生军之功居多,而粤军因有学生军之良好印象,亦足以励其进取之志,激其奋勇之心,此右翼大胜之原因也”。
从三月二十四日至四月十二日,周恩来兴宁逗留了约二十天,对兴宁革命运动十分重视和关怀。他还通过参谋唐震的介绍,发现了进步青年罗远方,经过启发教育,罗远方参加了革命。不久,周恩来以东征军政治部的名义,委派罗远方为兴宁农民协会筹备委员,负责筹备县农协会。经过短期的发动,组织成立了兴宁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主任为罗远方,委员有赖颂祺、卢惊涛、曾笃民、曾铎君、赖狄秋等五人。
正当东征军乘胜前进的时候,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却不幸北京病逝。
为了稳定军心,三月二十五日东征军政治部才把孙中山病逝的噩耗传达给全体官兵。一时间山河失色,军民丧魂。
三月三十日上午十一时,兴宁大坝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站仪仗队最前列,面对孙中山遗像,声色悲壮地宣读了祭文,他沉痛地追悼和缅怀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光辉历程,激奋地号召广大军民化悲痛为力量,保持革命警惕,保卫胜利果实,继续战斗,乘胜前进,彻底消灭陈家军,统一广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
追悼孙中山的大会举行之后,东征军的士气更加旺盛,周恩来率领东征军一鼓作气继续东进,追剿林虎、刘志陆、李易标残部。而革命的投机分子蒋介石却追悼大会一结束就溜到汕头去了。
大约经一个多月时间,驻广东的滇桂军阀杨希闵和刘震寰互相勾结,阴谋发动叛乱,推翻广东革命政府。这危险关头,东征军于五月下旬回师广州讨伐刘、杨。而军阀陈炯明的势力卷土重来,又复统治了兴宁。于是我县刚刚开始发展的农民运动暂时沉寂下来,罗远方被迫出走广州,县农运筹委会被迫解散。
回师广州的革命军,工人和农民的积极支援下,于六月十二日平息了刘、杨叛变后,广东革命政府转危为安。但是,反动军阀陈炯明的存,仍然是广东革命政府的严重威胁,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下,十月五日国民革命军举行了第二次东征。
当时盘踞兴宁的是陈炯明残部约千余人,城外五里布防。
十月三十日凌晨六时,东征军第三纵队的程潜率领下,沿东江克华城,直达兴宁,对叶某部队展开猛攻,敌军不堪一击。当天下午二时,东征军完全攻克兴宁城。
十一月一日十一时,兴宁各界人民集会为东征军祝捷,县府宜楼前举行了拥有近千人的军民联欢会,周恩来大会上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

(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