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曾读过李白的一首诗《望夫石》:“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后来才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我市叶县境内的望夫石山。传说在秦朝时,有一女子,因丈夫被抓去修长城,她经常站在这座山山顶向北眺望,思念丈夫,久而久之,化身为石,后人便称此山为望夫石山。它位于叶县南部的辛店乡,紧邻平驻公路(平顶山——驻马店),离市区有50多公里。除望夫石外,景区内还有人工湖、银杏树、毛仁寺、竹林、祖师庙等景观。
初春时节,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蝴蝶、春风、龙行一起骑车前往望夫石山游玩。我们沿着许南公路骑行,然后拐入平驻公路,再骑不远,在辛店乡以东下了大路,开始在崎岖的山路骑行,路上见到不少开汽车、骑摩托来望夫石山玩的游客,骑自行车的只有我们一拨。没走多远,一方小湖出现在我们眼前,小湖三面环山,一泓碧水,就像镶嵌在山间的一面镜子,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映射出粼粼波光,湖畔一抹寒林,依山而立,远远望去,郁郁苍苍,好似一幅写意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
小湖旁不远处,有一棵巨大的古树巍然耸立,这就是传说中的那棵银杏树,这棵树据说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树干非常粗大,六七个人手拉手恐怕才能抱住,真是壮观。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奇异的现象,就是树的中间还长出了一棵黄楝树,这是毛仁寺的一位和尚告诉我们并指给我们看才发现的,就在树杈间,有一棵拳头粗细的小树混迹于其他银杏树枝叶之间,这就是那棵黄楝树,估计是别处黄楝树的树籽被风刮到那里,恰好环境适宜而成长起来的,这种现象叫树生树,很希罕。银杏树的主干身边还有一棵笔直笔直的细银杏树,紧贴着主干,就像小袋鼠从妈妈的袋子里伸出来的一样,这种现象叫树抱树,也很鲜见。看着这棵历经千年风雨枝叶依然稠密的古树,看着它充满的勃勃活力和昂然生机,不能不让人对其产生一种敬意。
离开古树,我们继续驱车上行,前方出现了一片苍翠的竹林,竹林旁还有一家旅馆兼饭店,门前停着几辆汽车和摩托车,大路到这儿就没有了。经过询问,得知这里就是徒步登山的起点,骑车只能到此为止了。于是我们告诉老板,登山回来我们将在此吃午饭,由此获得了老板同意在此放车并负责安全的允诺。
我们穿过森森竹林,开始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上攀登。虽然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但登山毕竟还是比骑车要累得多,因为我平时锻炼不够,心脏较弱,尽管骑车一天骑个百十公里没问题,但爬山不行,走几步心脏就咚咚咚跳的厉害,只能走走歇歇,速度很慢。望夫石山和其他地方不大相同,这座山森林覆盖率极高,据说达到80%以上,山路大都掩映在浓密的柞树林里,不用顾虑太阳的暴晒,因为尽管是秋末,晌午的阳光依然是很够劲的。我想,如果是夏天到这里爬山,舒适度肯定会更明显。正行间,听到前面传来阵阵的喧哗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天主教徒正在一处空旷的林间集会,领头者大声赞美耶稣,感谢耶稣带领他们走上这高高的山岭,其他人不停的附和着“阿门”“阿门”,声音洪亮,震动山谷。
在“阿门”声中,我们迈着强健而有力的步伐,耗时一个小时,终于登上了山顶。这座山海拔455米,比平顶山(427米)略高,比落凫山(493米)略低,是附近地区的最高峰。站在山顶,开阔的视野让人心胸大为舒畅,刚才的劳累随着清爽的山风飘然而去,只剩下成功登顶带来的喜悦。我极目四望,只见南面是舞钢境内连绵起伏云雾笼罩的群山,雄浑壮阔,北面是叶县境内绿色的田野和宁静的村庄,秀丽雅致。风光无限,美景尽收,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
这座山是道教玄武门圣地,山上专门建有一祖师庙,有道士居住其中。但这祖师庙和山下的毛仁寺一样,都是新建的,早年的古迹早已荡然无存,没有什么参观价值,这倒无所谓,让我失望的是我们慕名而来重点参观的主要景致——望夫石名不副实。登上山顶以前,我一直以为,当年那个痴情女子,久候丈夫不至,最终化身为石,是像阿诗玛那样化作一座石人,并由此留下一段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让后来者目睹石人时心灵为之颤动。可我在山上找了半天怎么也没找到石人,我很纳闷,询问庙中老道,老道言曰,山顶端的那块石头就是望夫石。呃?这令我大为惊愕!那两块紧挨在一起的方方正正的石头就是望夫石?我怎么看着像两个快要倾倒的电冰箱啊?我向老道提出我的疑问,他说,那个古代痴情女子(他说是孟姜女,鬼才信)就是站在那块石头上盼夫归的,所以后人称之为望夫石。他的这个解释让我大跌眼镜,我实在不相信,因为和传说、和李白的诗都不相符。严重失望。
尽管让人憧憬的民间传说名不副实,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仍然让我们充满愉悦,很想在山顶多盘桓一会儿,但这时已经下午一点多了,该解决肚子问题了,我们只好着对山顶景色依依不舍的眷恋,向山下走去。下山是轻松的,毕竟不需要耗费体力,很快,我们就回到了停车处,。我们让服务员搬了一张小桌子、四个小凳子(好像和小燕子漱芳斋里的太监名字一样),放进竹林中,要了两瓶啤酒,两盘炒菜,开始我们的竹林午餐。这座竹林约有两亩见方,是当年南竹北移试验的成果,在南方不值得一提,但在北方还是很不多见的。我们坐在幽静的竹林里,喝着清凉的啤酒,倾听着小风吹动竹叶沙沙的响声,感受着完全不同于城市饭店的那种山野情趣,那感觉,真叫一个爽!
吃饱喝足,我们开始返程,这时已经3点了。一路无话,于6点半到家。后来证明,动身的有点晚,因为6点天就黑了,我们不得不赶了近半个小时的夜路,赶夜路是很危险的,应该是尽量要避免的。
回到家后,感觉非常疲劳,两腿酸疼,今天只骑了104公里,路途并不远,显然是爬山闹的,此外,回来的路上和我春风飙了一段车大概也有影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