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长城的代表作——楚长城

家乡区县: 平顶山市叶县

这时大家忽然议论纷纷:这块石头像什么?大家看了半天,有人说是像军舰,有人说是像潜艇,导游告诉我们,其实这是祖师的宝葫芦,至今下面还住着一只人脚獾,在看守着它.
现在我们来到了祖师石靴面前。歪头山原名方城山,又名累垂朵山,以山头像下垂的花朵一样美丽而得名。当年祖师爷放着净乐国王子不当,越东海而来,遍访名山,见累垂朵山风光秀丽,旖旎可人,又遇神人授以宝剑,就在此山顶修仙炼道。至今有神仙洞终年香火不断,神仙泉永远清泉长流,永不干涸。祖师渴饮甘泉,饥餐落花,潜心修道。一天至山顶晒靴,不料山小驮不动神仙 ,山头向西北歪去,祖师丢下靴子一步跨到小顶山,又到大顶山,此山遂改名歪头山。那就是祖师石靴,敲击有清脆悦耳之声。从此天下的祖师像都是光脚板,靴子就永远留在歪头山了。祖师不忘故地,每年农历三月十五都要到歪头山住一个月,因此每到这一天,善男信女们都要来烧香还愿,祈福求寿,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唱大戏班,请歌舞团,经商贸易,小吃快餐,异常热闹,是一年一度的春季庙会,已经形成了惯例。
横亘在山顶的是楚长城遗址。叶县是叶公的故乡,是楚国的北方重镇,春秋时楚国令尹兼司马叶公在这里修筑了有名的楚长城,战国时又展筑,向西沿伏牛山脉,再折南沿白河、湍河间分水至今邓县北。楚长城因为建在方城山上,又称楚方城。根据《春秋》、《国语》、《国策》、《汉书 地理志》记载,方城山指的就是叶县以南以歪头山为主向东一带的山脉。楚长城蜿蜒曲折千数百里,都是从这里开始向两翼延伸,其间有夯土筑成的,有巨石干垒而成的,也有因山谷自然之势而作为长城的,叫做因山设险,或断或续,形断意连,皆相连接。歪头山南是一条东南西北向的通道,人称大关口,就是楚长城的对接处,与歪头山形成犄角之势,可见歪头山是一处雄关如铁的险要之处。《淮南子》一书把楚长城列为天下九塞之一。由于年代久远,时代变迁,人们怀疑已无迹可考。这段长城是根据《叶县志》记载探索发现的,用巨型条石干垒而成。有的高达七米,有的为四米。有的石头重达数吨,全是从山下人力搬运上来的。山高坡陡,非常难走,当时没有起重机械,真不可想象。顺着城墙向北走,见到一座城门,也是用石头垒成,门宽1.2米,深5米,台阶亦用巨石砌成,上面一层已经风化成碎屑.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它的南方向,是一座烽火台,大家注意到,别处的烽火台是方的,而这里却是圆形的。对着城门向上,就是当时的兵营,有房基13处,呈品字形分布,均为进深4。2米,横宽6—7米,墙基宽在60——70公分之间,在古代军事建筑上是独树一帜的。在紧接城墙的地方,有四个蓄水池,总面积达到100多平方米,可以蓄水200立方米。其中一个水池还保留着滤水孔,起到澄清水质的作用,用于驻军的用水。这里也存在一个遗产的继承和利用的问题,看,这一段城墙就是新补的,是清末民初时期,当地老百姓为了防范土匪,把塌了的楚长城豁口用小石块补起来,打了一个补丁,很不和谐。楚长城要比秦长城早400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68年,说明楚国是最早修筑长城的国家。楚长城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而歪头山的楚长城则是楚长城中修得最早的长城。当时楚国面临北方郑韩赵魏等国虎视眈眈,楚国修筑长城弥补兵力之不足,在当时也是一个大的发明。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耀会称楚长城是“长城之父”。
在楚井旁,专家告诉我们,这个井虽是个干井,但它的历史悠久,是楚 长城的配套工程。楚军守卫长城,必须解决吃水的问题,这个井就是为了他们的生活战备而挖的。井很深,因为历史的原因,井已经被淤成两米多深了.据说现在要是再清清淤,里边还有水,因为里边总是湿洇洇的。山高水高,这里的水位确实很高,每到冬天下大雪时,就会从进里冒出滚滚白色蒸气,

小思(2014-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