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说到汕头,首要想起的便是汕头牛肉丸,每当我跟别人提起我是汕头人时,紧接下一句便是“哦,你们汕头牛肉丸很有名”,接下来便是各种“求”,朋友希望下次我从汕头回来时候,能给他们带点正宗的汕头牛肉丸,如此可见汕头牛肉丸的名气与美味,民间一直流传一句,来汕头不吃牛肉丸,就像去北京没进全聚德,到了天津没吃狗不理包子一样,如入空山空手而归。
牛肉丸在潮汕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是有点嚼头,我在这里谈的主要是牛肉丸。
史料记载,汕头牛肉丸最早来源于客家菜,因为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上世纪半时,许多客家人来到汕头发展,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泊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以牛肉丸汤为主。后来的20世纪40年代在汕头新兴街一带饮食摊档甚多,其中便以罗锦章制作的牛肉丸最具特色,以后又有外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镇邦街牛肉丸,各小食摊档均有经营,互相媲美。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弹性极佳,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后来我曾试图拿起一粒扔在桌上试其弹力,虽然没有想象中的一米那么高,但也确实弹起一定高度,并非名不副实。有资料记载,传统牛肉丸都是人为手工制作,因此多能作此表演,不过,也因为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后来随着80年代初打丸机的出现,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当然并非绝迹,为了让更多人尝到弹性极佳的牛肉丸,手打牛肉丸后来又“重现江湖”,但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有朋友从汕头回来后,带回来三十粒手打牛肉丸,价格更是要达到40块,近乎一粒一块多的价格使其成为了一道“贵族菜”。
吃牛肉丸其实也有一番讲究,食用前,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到初沸,要注意的是,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就不爽滑,而后加入少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潮汕式的沙茶酱更为地道。汕头牛肉丸也因周星驰和莫文蔚在《食神》中以“爆浆濑尿牛丸”的影射而被公认为“天下第一丸”。此后,这个地位一直未被动摇。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1678992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stilltear
我的梧桐子网页http://www.wutongzi.com/uc/90224138.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