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砂锅糜

家乡区县: 汕头市濠江区

明眼人一听说“砂锅糜”,肯定知道指的是潮式砂锅粥。虽然在远古的时候,糜与粥几乎等同,比如《礼记》就说:“仲秋之月……行糜粥饮食。”但自唐宋以降,“粥”字用得远比“糜”字要多,现在整个北方方言区基本都用“粥”字,即使同属广东,广府人也是使用“粥”字,常见的有“艇仔粥”和“皮蛋粥”等。粥的做法,通常要将大米熬得很糜烂,达到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说的“水米融洽,柔腻如一”的境界。在人们的观念中,粥就该是这样一种半流质的稀糊状物,带有能养胃健身的药膳功能,最适合肠胃不好或住院治疗的病人吃食。

然而在潮汕人眼里,这样的稀粥吃着玩可以,用来过日子却不行。他们将稀粥讥笑为“飞机糜”,意思是吃完后像坐飞机那样旋上一圈肚子很快就饿了,是无法用来充饥的。潮州人一日三餐以糜为主食,与以干饭为主食的广府人和客家人有异。潮人这个习俗非常久远,大约在北宋的时候其先贤吴复古就开始大力提倡食糜养生,说白粥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清代以后潮州人口急剧膨胀,粮食不足,更是变着法子要将糜煮得又好吃又耐饿。这样几百年传承下来,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糜文化。

潮人煮糜的时候,米粒刚爆腰就要熄火,让余热将糜熟化,最后糜粒下沉,上面形成一层状如凝脂的糜浆。这是糜与粥的区别。举例来说,如果我在家里用电压力锅煮潮州糜,就需要将功能键预设在时间较短的“米饭”档上,如果设置在“熬粥”档上,煮出来的就变成了糜烂的白粥了。

按照潮州人的习惯,潮州糜大致分成白糜和香糜(芳糜)两大类。香糜是指调过味并且加入其他食料的稀糜,通常加入什么食料就叫什么糜,比如加入猪肉片就叫“猪肉糜”,下鱼片叫“鱼糜”,下螃蟹就叫“蟹糜”,下小牡蛎叫“蚝糜”,等等。现今在全国遍地开花、攻城掠地的“潮州砂锅粥”,指的正是这种香糜。

煮砂锅糜的时候,同样需要秉承传统煮糜的要诀,即选用好米,将水一次加足,然后旺火煮开,临熟时才调味和下食料等。一些外地人觉得很神奇的煮糜技巧如“飞饭拉浆”,其实是源于传统的“糇饭”:方法是煮时下多一些米,煮至出浆透心后用爪篱滤去部分饭粒,从而使整锅糜的浆液变得更加浓稠好吃。当然砂锅糜广受欢迎还另有原因,比如以锅论价、明码实价、量身定制、品种多样等。用于砂锅糜的食料品种几乎没有限制,从便宜的鸡肉蔬菜到高档的鲍鱼龙虾都能入馔,丰俭由人,让人既能吃饱又能吃巧。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1678992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stilltear
我的梧桐子网页http://www.wutongzi.com/uc/90224138.html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stilltear  

浅忆(2014-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