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刘秀庙

家乡区县: 平顶山市叶县

刘秀庙位于叶县城南15公里叶邑镇境内,占地近30亩,是汉武帝刘秀第四子汉明帝刘庄(公元57—75年在位)为彰显其父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的丰功伟绩而斥国资所建。起初只供奉刘秀,后来几经修整,又增添了许多殿堂和神像。如今,刘秀庙内除了光武大殿外,还有真武殿、三清殿等较大规模的殿堂。袁天喜指着刘秀庙外的一大片土地告诉记者,据传这些土地当年都归刘秀庙所有,刘秀庙的原始道人俗家姓高,后人为了纪念他救死扶伤、广施恩惠的功德,遂把附近的一个村庄更名为高道士村,即现在的旧县乡高道士村。据《叶县志》记载,刘秀庙建成于东汉明帝时期,是汉明帝刘庄为彰显其父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的丰功伟绩而斥国资所建。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进院式庙宇建筑,其庞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令后人折服。站在正门口细看,门前两个石柱上的楹联格外醒目,上写“白鹤归楼澧畔千年银杏,彩云深处神州第一庙观”,单从这幅楹联即可看出,刘秀庙在中原道教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刘秀庙有3处景致。一处是散落于草丛之间的古代石碑。俯身仔细辨认石碑上模糊的字迹,可见有关刘秀庙整修及兴衰的记载。据碑文记述,在历次整修中,明朝的一次整修规模较大,刘秀庙也在明朝时达到鼎盛。至民国时期,刘秀庙遭遇了吴佩孚、汤恩伯等军阀的破坏;至解放初期,刘秀庙几乎被夷为平地,如今的建筑是当地虔诚的道教弟子出资按照当时的样式重建而成。另一处是与光武大殿对面而建的剐王莽亭。亭内有王莽光背袒胸被处剐刑时的塑像,传说中的二十八宿及王莽塑像栩栩如生,把胜者为王败者寇的结局演绎得淋漓尽致。还有一处则是光武大殿砌墙时用的大砖,袁天喜老人告诉记者,这是地道的秦砖,上面有鱼、凤及各种图案。

刘秀庙虽然历经了近两千年的历史,但它在人们心目中仍占据着重要位置,无论是前来祈福求运的信徒,还是观光的游客,都为刘秀庙的兴衰而感慨。

刘秀庙曾惨遭军阀的破坏,唯有千年银杏树幸免于难。据知情人介绍,银杏树分雌雄,刘秀庙内原有4棵银杏树,两雌两雄分列刘秀庙东西和南北中轴线左右,当时种4棵树的用意很明显,希望天下从此四海升平,永无战事,饱含着人们对自由和平的期待和向往。上世纪50年代末,附近村上一所小学因缺少课桌,就把刘秀庙院内那两棵不结果的“懒汉”银杏树伐掉做了课桌。据说,当时的省委书记吴芝圃在去南阳路过叶县时听说此事后很是生气,当即派人前往阻止,但那两棵雄的银杏树已被伐倒,悲剧已经发生。如今尚存的这两棵银杏树生命力异常旺盛,焕发出盎然生机。两棵树相距约有6米,东边的一棵高27.5米,围长2.7米;西边的一棵高26.5米,围长2.62米。和往常所见银杏古树不同,这两棵银杏树的表皮均为灰白色。对此,有关专家的解释是,两棵银杏树的树龄虽然都在千年以上,但它们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没有出现衰老迹象。据说,银杏树是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所植。如果这一说法属实,这两棵银杏树的树龄应该有1800多年了。

村里人不论男女老少,对庙里这两棵银杏树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有一段传奇故事:很久以前,村人及周围其他村上的人,不管谁家娶亲待客要用酒水桌笼,只要前一天到树前烧炷香祈求一下,第二天一大早树下准有他所求的这些东西,只是用完后得完整送还树下。后来,有个赖家伙用后失言未还,从此再有人来求告用这些东西时就不灵验了。

据《本草纲目》记载,银杏树俗称白果树,其叶和果的药用价值极高。记者在刘秀庙了解到,每年银杏树落叶之时,刘秀庙内的信徒们都会用心收拾那些银杏叶子,并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前来参观或祈福的人。目前,叶县文物部门已经对这两株银杏树进行了重点保护,以便让它们和刘秀庙一起永葆生机和活力。

天高不易冲(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