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肇庆,粽子不称粽子,我们命其名曰:“裹蒸”,也叫“裹蒸粽”!每逢过年佳节,“裹蒸粽”都是肇庆市民每家必备的一道地道美食,做法有两种:要么“蒸”着吃;要么“煎”着吃,但不管是哪种做法,都不会夺去“裹蒸粽”本身独特的口感和美味。据说裹蒸曾是古代皇帝贡品。,它同时也是本人的心头好之一。
“裹蒸”历史悠久,南北朝包裹蒸已成地域风俗,很多史书、古诗都对它有所记载或描述。《南史》就曾记载南北朝齐明帝吃裹蒸趣事:“太宫进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画之,曰:‘可片破之,余充晚食’。”这表明裹蒸在当时已经成为“贡品”、“御食”,而皇帝对它的喜爱和珍惜,也说明裹蒸在当时已经颇为名贵。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写的《十月一日》诗曰:“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裹蒸如千宝,焦糟幸一拌,滋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学者推断,民间每年入秋后食裹蒸的习俗在云贵高原由来已久。而汉代古端州与云贵高原同属“南蛮之地”,风俗习惯有很多相同之处。后来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此和睦相处,肇庆人民吃“裹蒸”的习俗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裹蒸”有四个特别的地方区别于大家常见的粽子:
1 、外形硕大,棱角明显,金字塔形状,重量至少在一斤以上!
2 、粽叶要选用具有色绿、叶香、防腐的冬叶,肇庆特有!普通粽子也太小,无法包制!
3 、上好的当年去壳绿豆是果蒸的独有配方,绿豆和糯米的比例是1:1,或者1:2.
4 、明火煲煮时间长,在十个小时以上,十二个小时左右,直至糯米、绿豆、猪肉完全融合为止,吃起来香糯醇厚,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制作“裹蒸粽”的步骤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所蕴藏的功夫可是十分高深的:
1、调粽子陷:在包裹蒸粽的前一天,先把猪肉洗净去皮,切成小方块,调入适量盐、五香粉、糖、味素搅拌均匀。再把绿豆洗干净,浸过夜,用手搓搓出豆皮,剩下豆肉,然后把水分沥干,用少许生油、盐搅拌均匀。把糯米洗干净,把水分沥干,加入适量盐、生抽、糖、五香粉、味素搅拌均匀。注:取糯米、绿豆、肥猪肉(比例为10:6:4)
2、包裹蒸粽:
选用干的荷叶包裹(即干莲叶,要先用水洗净,再用温水浸软,涂上少许油),先铺上一层糯米,再铺一层绿豆;然后放入猪肉;最后,又销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包裹成“四棱锥”,用水草结扎。
3、蒸裹蒸粽:
把包制好的半成品裹蒸粽放入大缸内,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清水,直到肥猪肉、糯米和绿豆溶化为止。
说到这里小伙伴们有没有一股肚子饿的感觉呢?哈哈,大家如果想一睹它的风味,小希十分欢迎大家到我家乡做客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