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记忆

家乡区县: 河北省黄骅市

这是一座英雄之城,是全国7座以英雄之名命名的城市之一。

68年前,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在这里壮烈牺牲。3年后,这片被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有了新的名字——黄骅,英雄的精神也在这里扎下根。5月13日,记者来到渤海之滨黄骅市,追寻黄骅烈士的战斗足迹,感受英雄带给这里的无穷力量。

羊二庄镇大赵村,黄骅烈士被叛徒暗杀的地方。68年过去了,“大赵村惨案”遗址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每年都迎接大批前来缅怀烈士的群众。这里陈列的图片、文字、实物,让人们走近黄骅烈士短暂而光荣的一生。

抛家舍业,四海为家,只为一个坚定的信仰。1929年,年仅18岁的黄骅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立下永远跟党走、为民谋幸福的决心。为了这个目标,他离开生他养他的家乡湖北,转战全国,井冈山头、长征路上、陕北战场、晋南大地……残酷斗争的淬炼,使他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和出色的指挥员。1941年,他到敌后战争最艰苦的冀鲁边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在这里,他指挥部队与日寇的“三光政策”和“夏季攻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巩固了河北、山东根据地。

艰苦奋斗,拒绝特权,追求一份朴素的情怀。大赵村遗址管理员孙金生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黄骅的身体虚弱,按照规定,他可以吃到“保健饭”、“保健菜”。但是他坚决不要特殊照顾,每天和战士吃一锅饭、喝一锅水。“副司令员唯一比我们特殊的地方,就是他天天吃辣椒。”当时的战士回忆。黄骅还经常和战士们谈心,帮助他们学习。至今,大赵村遗址内仍保留着他装书用的铁皮柜,当年他利用战争间歇,走到战士们中间,带他们读书,指导他们学习。

埋骨齐鲁,情留燕赵,黄骅精神万古长存。牺牲时年仅32岁的黄骅,遗体安葬在齐鲁大地,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定格在河北人民心中。1945年,当时的新海县更名为黄骅县,1989年改为黄骅市,成为纪念烈士的不朽丰碑。

英雄的精神哺育后人。“承载着英雄之城的光荣,黄骅把弘扬英雄精神作为文化主基调,歌颂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黄骅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华告诉记者。2009年,黄骅市联合八一制片厂、河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视剧《英雄黄骅》在央视播出,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大力表彰英雄行为更是该市持之以恒的政策,自2006年起,该市对见义勇为等行为给予奖励,设立市长特别奖、精神文明成果奖等奖项。

英雄的城市英雄辈出。2010年2月28日,5位山东人在该市不慎跌落冰河,市民白宝海、郑炳强等人冒着生命危险上演了一场“接力营救”,这一见义勇为群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还有从青海格尔木历尽艰辛、万里迢迢背温州青年回家的热心青年张竣岭,为救同学用手臂挡住砍刀的少年英雄张正,收养流浪外乡人11年的韩庆普父女……新时期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成为令人瞩目的“黄骅现象”。

英雄文化和海洋文明交融。黄骅人用英雄的精神、英雄的气魄发展经济、建设家乡,谱写着红色与蓝色的新乐章。距离黄骅市区45公里的黄骅港,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输出港。2007年,包括黄骅港开发区在内的渤海新区挂牌成立,成为承载我省建设沿海强省梦想的重要基地。去年8月,黄骅综合大港正式开航,世代萦绕在黄骅人民心中的“大港神话”正变为现实。如今,黄骅市正在向着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发展大城市的目标奋进,一座更繁华、更舒适的城市将屹立于渤海之滨。

我的主页:http://abc.wm23.com/ming546013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280925057/home?topnav=1&wvr=5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280925057

我的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huanghua.html

明明(2014-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