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简介:
虞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区的东部,黄河故道南岸,豫、鲁、皖三省交界处。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C,年降水量为726.5毫米,无霜期271天。因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又被称为“木兰之乡”。虞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县名的由来:
虞城,早在公元前21世纪,夏禹继承虞舜的王位后,封其子商均于此。商均袭其父虞舜国号,称虞国。
秦统一六国,行郡县制,设虞县,隶于砀郡,为虞地设县之始。汉袭秦制,仍称虞县。到了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虞县归梁国。至汉文帝时,孝王刘武封为梁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即后人称之为梁园,虞县即在其范围之内。
隋开皇十六年(596)设虞城县,此乃虞城之名的来历。唐因之。虞城县便由此而来。
旅游景点:
木兰祠及木兰故里景区——始建于唐代,金、元、清各代均有重修。木兰祠曾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等。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期挂牌的重点旅游景点之一
伊尹墓园——现冢高3米,周长46米。清代墓碑两块。墓周有高大古柏183棵,其中西南角一棵枝叶像鸟,俗称”乌柏”。1978年墓西曾出土商、周、汉代陶片。1984年墓前重修仿明建筑花戏楼一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仓颉墓——现存有康熙九年重修大殿一座,为三门出厦,明柱木雕装饰,座梁嵌檩,八砖扣顶。殿内塑有仓颉高大坐像,孔子拜坐身前。明柱上书“天下文章祖,古今翰墨师”,殿两端各设配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均墓——墓周古木参天,并有守林人看护。现仅存墓冢,高约4米,周长110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美食:
贾寨豆腐干——色泽黑红,五香味浓,咸而不涩,甜而不腻,香而不酽。
利民羊肉汤——特色为“三清”即上层油清,中层汤清,下层肉清,整体清澈透明,一眼见底。味道鲜美,清香可口。
景家麻花——分甜、咸两种,香甜酥脆,咽后无渣,炸出后可放两月不回潮。其色泽金黄透亮,形状似麻绳头,故曰绳头麻花。
惠楼山药——略弯曲稍扁,约0.6米长,皮色红润,肉色乳白,个人肉美,煮熟不碎,易剥皮,不麻不涩,香甜干面,营养丰富。
界沟粉皮——张薄均匀,大小一致,耐烫,烫好后晶莹如玉,隔日不食,色泽如鲜。
乔集莲藕——个大节长,皮薄肉细,晶莹如玉,脆而无渣。内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
历史人物: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其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许容——事康熙、雍正、乾隆3朝,为人刚正不阿,从不趋炎附势、阿谀奉迎。
杜康——发明了秫酒(秫,即粘高粱),后人称他为酿酒鼻祖。
王尧臣——仁宗天圣五年(1027)中状元。勤于政事,谏言颇多。且留心典籍。
阎尔梅——一生作诗甚多,善熔历史典故于诗中。其诗多感怀时事,抒发胸怀,且格调雄健苍凉,粗犷豪放,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有《阎古古全集》传于世。
杨东明——明代著名理学家。朝廷谏官,常出于公心犯颜直谏。一生著作很多 ,有《理性辨疑》、《金台会语》、《青琐荩言》、《兴学问答》、《饥民图说疏》、《东营纪事》、《晋庵论性臆言》等。
叶廷桂——具文武大略,喜谈兵,有胆识。参与镇压陕西农民起义军;清积案300余例。
田珍——修粮仓;筑堤;整顿税收,严办奸商。为人谦和,历官4朝(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始终恪守“清以防身,惠以爱民,忠以体国,诚以御物”的信条。
赵概——完成了宋辽两国通好的使命。回朝后,又与知谏院包拯共同审理冷青诈称皇子造谣惑众一案。曾集古今谏诤事为《谏林》120卷。
范志完——一生好学,著述较多,有《理官六箴》、《谕士六箴》、《劝士六言》、《劝民九歌》、《漕政八议》、《安民十二政》、《六谕解》、《连珠集》、《恒南六事》、《恒南六议》、《爱士真言》等传于世。
荣誉称号:
“中国木兰之乡”、“中国钢卷尺之城”
虞城网—中共虞城县委 http://www.yucheng.gov.c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