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称菠菜为&ldqu" />
【菠菜】
潮汕人称菠菜为“飞龙菜”。菠菜是二千多年前由波斯人栽培的,在唐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称菠菜产地波斯为西域菠薐国,所以叫做“菠薐菜”,又简化成今日的“菠菜”。潮州音“薐”与“龙”同,“菠”是误读为“飞”还是有意读为“飞”无法考证,流传下来一直就叫“飞龙菜”。菠菜是营养丰富的蔬菜,叶片及嫩茎可供食用,主根发达,肉质呈红色,味甜可食。小时候吃自家种的菠菜,根与茎、叶洗净后都是一起炒着吃。菠菜茎叶柔软滑嫩、味美色鲜,含有丰富维生素C、胡萝卜素、蛋白质,以及铁、钙、磷等矿物质,食疗的主要功效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菠菜耐寒不耐热,苏东坡在一首诗写到“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冬、春季的菠菜最好吃。
【茄子】
潮阳峡山一带称茄子为“力苏”(潮州话的谐音),小时候看到的都是白色的,个头细长,与北方紫色的圆葫芦状茄子不同。农家的做法一般是用酸咸菜汤来煮烂,捣开后调点猪油就可吃。要么就是将“力苏”用水煮熟,切片后用蒜头和油爆炒即可吃。据考证,称茄子为“力苏”与五代初期的吴越王钱镠有关,他有一个深得其喜爱的跛足儿子,由于“茄”和“瘸”谐音,于是这成了忌讳,就改称“茄子”为“落苏”。“落苏”是“酪酥”的谐音,蒸熟的嫩茄子就像“酪酥”一样绵软可口。茄子传到潮汕地区后,“落苏”的潮州话的谐音就是“力苏”,就这样误读流传了下来。
【马铃薯】
有的属于外来语,潮汕有的地区叫马铃薯为 “干筒”。马铃薯原产南美,17世纪初由荷兰人带到台湾,清康熙年间引入大陆。潮汕有的地区称其为荷兰薯,但在潮阳、惠来一带民间俗称为“干筒”,这是潮汕方言中特有的外来词。根据刘尧咨的《说潮州话》:“干筒”源于马来话“Kengtang”,旅居马来亚的潮汕华侨把这个叫法带回了故乡。因此马铃薯叫“干筒”就流传至今,在潮汕民间马铃薯是粮菜两用的,广受欢迎。
【蔬菜系列一】常见潮汕蔬菜俗称与学名对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